匹配科學工作者的質量流量計
適用大多數實驗室的標準型流量控制器
高品質配套過程控制的質量流量控制器
熱式質量流量計的原理是通過溫度和傳熱量來計算流體的質量流量。其中溫度探頭的溫度測量是核心關鍵參數。我們知道理論上溫度探頭測試到的溫度,應該與來流工況實時匹配,但是實際情況卻往往不是這樣。其主要原因是溫度探頭擁有質量,所以有熱容,整個探頭的能量平衡實際上遵循這樣一個規律,溫度探頭獲得的能量變化量,等于對流換熱量與加熱量之差。
即可以用下式來表示:
其中是指探頭溫度的能量變化量,它直接導致了探頭溫度的變化,可以用下式表示:
其中c是指探頭材料的比熱容,m代表探頭的質量,代表探頭溫度的改變量。我們前邊說到,只有當溫度探頭熱平衡時測量的溫度才能用于準確的流量計算。也就是說當
等于
時,這個時候探頭的溫度不變。在這種熱平衡狀況下,溫度探頭測量的溫度才是流量計算所需要的有效溫度。
所謂的熱式氣體質量流量計的響應速度就是指從流量變化,到溫度探頭測量溫度的變化量趨于0的時間間隔。從公式16和公式17我們可以看到,假設加熱量和對流換熱因為各種限制(例如,材質和結構強度要求)條件無法大幅變化,材料的比熱容也相差不大的情況下。改變探頭的尺寸能大幅的減少探頭質量,顯著提高溫度探頭的響應速度,從而大幅提高熱式質量流量計的響應速度。需要注意的是,這里的溫度探頭質量,不只是溫度傳感器的質量,也包括與溫度傳感器密切接觸的安裝結構或者封裝結構的質量。
毛細管式熱式質量流量計原理圖 圖5
毛細管式熱式質量流量計 圖6
硅基熱式流量傳感器芯片應用原理圖 圖7
利用硅基熱式傳感器芯片制作的熱式傳感器 圖8
最近一百年里,為了將熱式溫度探頭的質量縮小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。從最開始的熱絲,發展到毛細管,最后是半導體的納米結構,可以說幾乎達到了技術的極致。目前熱絲因其強度太低,容易損壞,同時易受污染,所以除少數科學實驗外已很少使用;毛細管目前是氣體熱式質量流量計的主流做法,特別對于小微氣體流量測量是精度、重復性、響應速度最佳的一種。目前毛細管的尺寸已經小于1毫米,而加熱絲(一般為鉑金絲)直徑已經小于0.2毫米,由于結構與強度的穩定性要求,這個尺寸已趨于極限,最近10年來已沒有顯著進展。半導體納米結構的熱式傳感器(這就是常說的熱式芯片技術)主要用于汽車發動機進氣流量測量等,這些領域對價格和尺寸比較敏感。從微尺度方向設計傳熱結構確實有其優勢,它的響應速度快于毛細管式,極限速度能夠達到0.5秒這個水平(毛細管的極限水平在1秒左右),這也基本達到了它的技術極限,最近10年沒有明顯進步。
最后我埋個伏筆在這個地方,說說層流原理質量流量計的響應速度。層流原理質量流量計的極限響應速度能夠達到快于1毫秒(相當于1秒的1000分之一),所以其響應速度遠遠高于熱式,具體原理我們將在下一期詳細介紹。